【動漫制作】中國動畫百年發展史(下)
時間:2021-04-06 作者:哈爾濱鑫時空今天哈爾濱動漫設計制作公司帶大家繼續了解國產動畫的發展史。廢話不說,讓我們繼續看看那些年國產輝煌或低谷的風雨歷程,回憶下童年那些經典動畫的樂趣 【1980-1989 脫胎換骨】 其實從1978年年底開始,中國已經進入了改革開放的階段,而到了1980的新十年,國產動畫行業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步入了一個繁榮的時期,在六十年代國產動畫輝煌期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涌現出了諸多水準極高的動畫片。 在大量動畫愛
今天哈爾濱動漫設計制作公司帶大家繼續了解國產動畫的發展史。廢話不說,讓我們繼續看看那些年國產輝煌或低谷的風雨歷程,回憶下童年那些經典動畫的樂趣……
【1980-1989 脫胎·換骨】
其實從1978年年底開始,中國已經進入了改革開放的階段,而到了1980的新十年,國產動畫行業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步入了一個繁榮的時期,在六十年代國產動畫輝煌期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涌現出了諸多水準極高的動畫片。
在大量動畫愛好者涌入行業的同時,國產動畫廠商發展迅猛。除了老字號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依然維持高產的優秀動畫制作外,許多新的動畫部門也悄然而生。
不過整體而言,八十年代的國產動畫業仍是上美一家獨大,撐起了國產動畫的半邊天。
八十年代的這十年里,我國全國共生產動畫片兩百多部,大部分具有代表意義的動畫電影還是其來自于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像《雪孩子》、《三個和尚》、《南郭先生》、《九色鹿》、《猴子撈月》、《曹沖稱象》、《天書奇譚》……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八十年代上美優秀動畫片。
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動畫電影,應該要數《九色鹿》和《天書奇譚》了。
《九色鹿》根據敦煌壁畫《鹿王本生》故事改編,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1981年出品。動畫基本保留了原版釋迦摩尼的故事,采用敦煌壁畫的形式,用中國古代佛教繪畫的風格講述了九色鹿經常幫助遇到困難的人。在幫助過弄蛇人后,弄蛇人向國王告密出賣九色鹿,九色鹿用神力化險,弄蛇人受到應有的報應……
為了創作出具有敦煌特色風格的動畫,美術設計馮建男老師和九色鹿制作團隊花了兩個月時間,從上海千里迢迢沿著絲綢之路到了敦煌,對著豐富絢麗的壁畫,團隊人員臨摹了五大本速寫。
五位主創人員為了更好地感受敦煌文化,在敦煌千佛洞里呆了整整23天,完成了九色鹿動畫片中所有背景場景的設計。當時條件艱苦,一切原畫只能靠手繪。為了將九色鹿形象以最生動的形式呈現在電影熒幕前, 創作者們畫了近2萬張原稿、200余副場景,最終制成 24分鐘的動畫。
成片《九色鹿》無論在故事上還是畫面音樂上都達到了完美的敦煌藝術動畫呈現,用動畫片闡述人類向善的愿望和高深的因果佛理,雅俗共賞,流芳百世。
而接下來要說的《天書奇譚》就更厲害了,其劇情故事比《九色鹿》更為豐滿,89分鐘片長的故事銜接緊湊,環環相扣。
《天書奇譚》 根據《平妖傳》部分章節改編,講述天宮里的袁公偷盜天書,刻在石洞里,后被三只狐貍偷學。狐貍修煉天書法術后就去危害百姓。天鵝蛋化為人形的蛋生,學習法術后和袁公一起消滅了狐妖,而袁公因泄露天機,被抓回了天庭……
雖然的故事劇情改編自《平妖傳》,但真正相關的部分只有狐貍精的設定。有趣的是,該劇本一開始由英國BBC廣播公司于1980年牽頭,建立了和上海美術電影廠的合作,給出了一個外國人心中理想中的中國神話劇本,并由上美的編劇進行改編。然而劇本真正改編完成后,BBC公司的合作資金卻一直沒有到位,無奈之下上美只好自己動手,組建團隊獨立完成了《天書奇譚》的拍攝。
《天書奇譚》 中大部分角色形象來源于戲曲,細心觀察的話就會發現整部動畫“生旦凈末丑”都有,譬如兩朵腮紅的蛋生,賊眉鼠眼的老狐貍,斜眼白臉的美女狐等等……只要是看過一遍的孩子,哪怕現在都已是而立之年恐怕也能記住《天書奇譚》里那幾個鮮明生動的角色形象。
說完動畫電影,在八十年代的國產動畫界,還有一個領域隨時代的洪流應運而生,那就是動畫連續劇。
1985年我國電視機產量達到1663萬臺,超過美國、僅次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電視機生產大國。在電視機的流行風潮下,系列動畫短片很適應市場需求,于是中國的第一批系列連續動畫作品誕生了。
中國最早的兩部系列連續動畫,是被公認為第一部系列剪紙動畫的《葫蘆兄弟》和第一部系列動畫片的《邋遢大王奇遇記》。
1986年的《葫蘆兄弟》的故事顯然不必贅述,那首經典主題曲“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多從小喜歡葫蘆娃系列的“葫蘆絲”至今甚至都會用這首歌來做手機鈴聲,以表懷舊。
動畫中七個葫蘆娃的性格能力各不相同,13集的故事一波三折,驚心動魄。超能力題材動畫向來經久不衰,二十年前的葫蘆兄弟在超能力上的創意設定恐怕比現在大部分國產動畫都要有吸引力。
第一部系列動畫片《邋遢大王奇遇記》誕生于《葫蘆兄弟》的后一年的1987年,與《葫蘆兄弟》的神話故事相比, 《邋遢大王》 刻畫了一個更現代化也更科幻的故事:不愛干凈又貪玩的“邋遢大王”男孩誤闖地下老鼠王國,在小白鼠的幫助下,與大黃狗、小花貓一同逃回到地面。
仍記得小時候每次不洗手不洗澡,父母就會拿邋遢大王的典故嚇唬小朋友。有趣的是許多小朋友在看完《邋遢大王》后都愛上了講衛生,今天看來這部動畫在教育領域還是具有相當深遠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一直認為《邋遢大王》的故事改編自我國著名童話作家鄭淵潔老師的作品,其實不是這樣的。這個故事真正的編劇是凌紓老師,也就是《阿凡提》的編劇,故事的靈感也是來源于凌紓老師當年偶然間看到女兒和小朋友們玩沙子的情形。
邋遢大王的形象在當時一眾神話形象動畫主角之中是格格不入的,一來是外形外貌的設計(邋遢大王給人的第一眼印象顯然更像一個反派角色),二來是性格,叛逆的邋遢大王不像那些英雄式的神話角色般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這個小朋友都能理解的有血有肉的邋遢大王角色,讓觀眾感覺格外的親切,多年來邋遢大王桀驁不馴的形象一直深深烙刻在人們腦海中。
據編劇凌紓老師的介紹,當初計劃中《邋遢大王》共有三部,除了我們眾所周知的第一部,當初設計中的后兩部中 還會出現吸血鬼、外星老鼠等天馬行空的角色??上?,還是由于制作資金不足的緣故,這部優秀的動畫片只做到13集就被迫結束,草草叫停,實在是動畫界的一大遺憾。
除了以上兩部電視系列動畫和動畫電影,80年代的優秀動畫作品實在是不勝枚舉,比如1984年的《黑貓警長》、1989年的《舒克和貝塔》(僅第一集)等等都是時至今日也常會被卡通頻道重播的經典佳作。
80年代是國產動畫羽翼豐滿的年代,這個時期國產動畫發展迅猛,締造了一代人心目中完美的童年回憶。 備受壓抑的靈感在這個時代紛紛噴涌而出,涵括的跨度極大,動畫片不再是僅僅針對少兒的教育動畫,時代的發展賦予其更深層次的內涵意義與社會影響。
這一時期的國產動畫數量和質量的確驚人地矚目,在國際范圍內收貨無數殊榮,但隨之而來成就感讓國人漸漸開始驕傲自滿。市場開始有一種說法: “動畫就應該遵循傳統理念,是做給兒童們看的片子,兒童才是最大的市場和受眾”。這種想法后來為國產動畫的衰落埋下了足以致命的禍根……
【1990-1999背水 · 一戰】
90年代我國家用電視機的普及度突飛猛進,幾乎達到了每家每戶都有一臺電視機的水準,所以這時的中國動畫廠商為了適應市場需求,開始全面轉向大型動畫連續片系列片,延緩了動畫電影的制作腳步。
各大動畫制作廠家開始尋求渠道,與外國的動畫公司展開交流與合作,動畫制作技術上固有的自封局面被打破了。有了國外先進的數字生產技術來取代人工繪畫,極大的提升了系列動畫的制作產量。
但是打開國門意味著利與弊的共存。外國動畫廠商的涉足使得許多優秀的國產動畫人才被更高的待遇挖角而去,水墨、折紙、木偶這些傳統技術逐漸走向了失傳和衰落,只能以學院派自居,卻創作不出當年那種優秀作品。
其次,為了填補電視動畫的播出空檔以及在動畫業上賺取更多的利潤,大量外國動畫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比如九十年代早期的《變形金剛》《花仙子》《鐵臂阿童木》或九十年代后期的《圣斗士》《忍者神龜》等等……
客觀來說,這些日本歐美的動畫非常優秀,但從國產動畫的生存角度來說,這些優秀的進口動畫無疑壓縮了國產動畫的生存空間,在給了動畫觀眾更好的選擇的同時,也加速了國產本土動畫的衰落。
表面上這個年代是一個十分繁榮的年代,國產動畫的產量與日俱增,而事實情況是正是在這種虛偽的繁榮下,大批量的中國動畫觀眾四散而逃,追美漫的追美漫,追日漫的追日漫,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即使在這個關頭,我國動畫界還在對外自負地宣稱“國產動畫的優勢就是內容積極健康,適合對青少兒產生教育作用”……
另外這里稍提一下:我們非常熟悉的廣電總局,成立于九十年代的1998年。
盡管如此,在外憂內患之下,九十年代的國產動畫界也不是毫無碩果,能拿得出手的動畫依然很多,比如1991年《舒克和貝塔》(2-13集)、1991年《鏡花緣》、1991年《魔方大廈》、1995年《自古英雄出少年》、1995年《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1998年的《海爾兄弟》等等……
九十年代某種意義上也是童話大師鄭淵潔老師的輝煌年代,在幾乎所有動畫編劇都開始認為“動畫是給小朋友看的,應該越簡單越直白才好”的大環境下,鄭淵潔老師的童話改編動畫作品可謂異軍突起,在設定和立意上都領先了一大步。可惜還是迫于大環境因素,鄭淵潔老師所有的改編作品都是經過刪減甚至閹割的。如果對童年的這些動畫的原故事劇情感興趣,不妨抽空品讀下鄭淵潔的舊作。
除了鄭淵潔老師的作品,1995年的《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也非常值得一提。這個IP的影響力從九十年代中一直延伸到今天,也是極少數2000年前非上海美術制片廠生產的動畫。它的制作方叫做上海今日動畫公司,除了這部作品,它后來還制作過如《太空牛仔》、《中華小子》這樣的國際合作動畫片,質量十分不錯。
2013年《小頭兒子大頭爸爸》拍了續作《新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這里著重指出:新版動畫其實是央視自作主張挪用原版動畫形象創作的非官方續作,央視在遭到形象版權方起訴后,足足賠償了156萬元人民幣才息事寧人。
盡管《大頭》并非上美廠制作,但依然是出自上海公司的手筆。很多人都會好奇中國這么大,竟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動畫制作方了嗎?答案是有的。有一部非上海血統的動畫,可以說是九十年代知名度最高的動畫片,它的重播次數也創造了動畫史上的前無古人——就是我們最熟悉的1999年版動畫版《西游記》。
這部動畫由北京中央電視臺動畫部和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火炬動畫分公司聯合制作(嚴格來說前7集依然是上美廠的制作,后45集才是北京制作),早在1992年便已經開始籌備拍攝,足足經歷了6年風雨,投資了3000多萬元才在1998年完成全集,1999年正式走上電視銀幕。
3000多萬的投資對于二十世紀的國產系列動畫而言是不可思議的數字。如此巨大的投資,若不是說對動畫抱有強烈的愛和執念,那簡直就是“燒錢”行為。后來事實證明這部動畫的投資著實不計回報,因為《西游記》此后單單在中央臺就重播了不下10次,在地方臺重播次數不計其數,甚至還遠銷海外發行…盡管如此,依然未能回收全部的投資成本,真可算動畫制作史的良心楷模。
九十年代末的國產電視動畫在進口動畫的打壓下幾乎奄奄一息幾近燈枯,若不是一部《西游記》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恐怕國產動畫愛好者的熱情真的會熄滅在二十世紀。然而可惜的是,回過頭看《西游記》,我們會發現這部神話改編的動畫隱隱代表了國產傳統風格動畫一次華麗又傷感的謝幕……
雖然說九十年代盛產電視系列動畫,但優秀的動畫電影也是有的。1999年上映的神話巨制《寶蓮燈》是我國建國后的第五部動畫長片(前四部分別為《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金猴降妖》),《寶蓮燈》是它們之中投資最大、篇幅最長的一部。這部動畫也是我國動畫史上首次采用故事片導演來指導、使 用電影演員配音 的動畫電影。
《寶蓮燈》的劇情根據神話改編,講述了主人公沉香拜師學藝,最終通過寶蓮燈打敗舅舅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故事。為了能夠在動畫中充分表現出神話故事的玄幻色彩,主創人員親自遠赴敦煌、西安、華山、西雙版納、寧夏等地采風,收集創作素材和靈感。
整部影片制作歷時三年,使用了先進的電腦三維特效技術進行繪制,六聲道全數碼立體聲錄音。共有超過300位工作人員嘔心瀝血參加制作,共繪制近15萬幅動畫畫面、2000余幅背景,全片鏡頭2000多個,人物近50個……
這部動畫電影在九十年代末期的制作可謂精益求精,單單是影片中的歌曲配樂就請到了四位不同的樂壇優秀歌手(分別為李玟《想你的365天》劉歡《天地在我心》張信哲《愛就一個字》宗庸卓瑪《望月節》)。其中李玟老師和劉歡老師的歌都是單獨為《寶蓮燈》量身定制的單曲,劉歡老師的《天地在我心》更是在譜曲填詞上就花費了八個月的心血。
而很多80后90后愛好者當年可能還不知道,這部電影中的配音也是陣容豪華之極:反派角色二郎神的配音是著名導演姜文,主人公母親三圣母的配音是著名演員徐帆,就連戲份不多的配角孫悟空的配音,都是大名鼎鼎的滑稽喜劇演員陳佩斯老師。
雖說《寶蓮燈》的質量不錯,但奇怪的是當時媒體對《寶蓮燈》的評價貶大于褒,四川某媒體甚至還抨擊《寶蓮燈》抄襲《獅子王》的故事架構,劇情淡薄,全靠賣歌賺錢……私以為這樣的說法還是有些過激的,動畫評價永遠都是見仁見智,至少個人覺得《寶蓮燈》無愧為90年代最棒的國產動畫電影了。
這一時期的國產動畫提升了制作技術,開始與國際接軌尋求合作,但實際上,動畫數量越來越多,精品和佳作卻越來越少。商人開始涉足動畫圈進行投資,國產動畫也有些開始變了味。反觀進口動畫的市場占有速度恐怖,我國靠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國產動畫迷四散而去,動畫廠和文化局卻不求進步,堅持著“兒童動畫”這種身段,不知不覺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2000-2010 喜憂·參半】
進入二十一世紀,國家廣電總局出臺了一項政策:電視臺引進動畫片必須得到審批,各個電視臺播出動畫片必須有比例限制。此前,電視臺的動畫節目基本上被日本動畫片壟斷,在新政策下發后,日本動畫的市場空間被強制壓縮了一半以上。
動畫片《封神榜傳奇》
與此同時,國內的動畫界逐漸找回了理性,在總結了上世紀的動畫經驗后,純國產動畫和中外合作動畫的數量都在繼續攀升,動畫作為一項專業技能也被國家逐漸重視起來。2002年的統計數據中,我國開辦動畫專業的高等院校超過70所,動畫專業生人數突破5000人。
而網絡媒介的迅速發展,使得小規模的動畫制作組和獨立動畫人獲得了生存空間。2002年后涌現出了一批非常有創意的flash動畫,讓自由的動畫形式成為了可能。Flash也促進了國產動畫和游戲的首次深度合作,為后來許多優秀的國產游戲CG打下了基礎。
今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其實最初也是一個2004年的flash動畫作品,其他著名的flash作品還有《小小系列》、《綠豆蛙系列》、《小破孩》系列等等。在2002年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flash動畫都是國產動畫的一個重要分支。
但是flash畢竟不具備規模性,所以電視系列動畫的制作依然是國產動畫在2000年后的主流方向。在電腦技術日臻完善的二十一世紀,大量完全由電腦技術代替人工繪圖的動畫作品孕育而生,而第一部全電腦制作的動畫來頭不小,它的大名幾乎只要是看過電視動畫的中國人都會知道——《藍貓淘氣三千問》(準確來說第一集播出于1999年年末,但主要播放時間是2000年后)。
葛平老師如今已是動漫界的一位網紅,也許他自己都沒想到當年配音的藍貓形象竟然能夠影響到幾代人的童年和未來。
就角色上而言,藍貓、淘氣、菲菲、雞大嬸等很多角色顯然是針對小朋友打造的可愛形象,《藍貓》的故事的劇情和主旨又重在專業知識,兩者相結合,小孩子看熱鬧,大孩子看門道,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動畫模式。
《藍貓》的制作公司三辰卡通因為這部動畫一躍成為了中國第一批靠周邊產品發家致富的公司。在《藍貓》最火爆的年代里,三辰卡通的藍貓專賣店幾乎開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巔峰期的時候,據藍貓之父王宏老師透露,三辰卡通光是觀眾小朋友的信件就收到過9萬封以上,受眾度驚人。
至今《藍貓》系列已經長達2400多集,是全球最長,最宏大的動畫系列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藍貓》先后在兩岸三地1000家以上電視臺播出,日均廣告宣傳長達30小時,擁有4億的觀眾群體,宣傳力度覆蓋了大中華區99%的地區,具有不可撼動的品牌號召力。
《藍貓》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可依然沒有跳出“國產動畫=兒童動畫”的套路,同期出的動畫如《哪吒傳奇》、《東方神娃》、《藍皮鼠和大臉貓》等明顯偏向兒童群體。
此時,上美廠劍走偏鋒再一次打出了自己的創新招牌:《我為歌狂》、《Bravo東東》、《隋唐英雄傳》、《白鴿島》。連續幾年,上美廠做出了更適合青少年和成人觀看的動畫,這些動畫吸取借鑒了日本動畫的優點,令動畫的思考價值和現實意義提升了一個臺階,打開了新的市場。
2004年,廣電總局下發了《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規定了頻道播放國產與引進動畫片的比例,要求 國產動畫片每季度播出數量不少于60%,電視上進口動畫片開始減少。于是,深知進口動畫優勢的國內廠商開始尋求與海外合作動畫的機會,原則上希望動畫具 有進口的制作技術,又不失國產的情懷。
在這樣的契機下,諸如《馬丁的早晨》、《小魔女蒙娜》、《中華小子》、《搖鈴啊搖鈴》、《守護精靈》這些中外合資動畫在2004后如雨后春筍般被制作出來。有了外國先進思想和先進技術的協助,這一時期的動畫廣受好評,深受兒童和青少年的喜愛。
不得不提的是,國產動畫最強話題作品——《喜羊羊與灰太狼》便誕生在這個時代。第一部《喜羊羊與灰太狼》誕生于2005年,這部動畫的劇情和畫面都深受小觀眾的喜愛,所以直到今天也是續作不斷,甚至還出過幾部電影版動畫。
2008年,廣電總局再次下發新要求:各動畫頻道在每天17:00-21:00時間段內必須播放國產動畫片或國產動畫欄目,嚴格執行每天國產動畫片與引進動畫片播出比例不低于7:3的規定。
此長彼消之下,國產動畫市場需求精品的呼聲越來越高,于是這一時代誕生了一個非常具有價值的國產動畫 IP:《秦時明月》。
《秦時明月》首播于2007年春節,改編自溫世仁的同名原著小說,前三部《秦時明月》在中央電視臺反響非凡,收獲了一大批忠實的秦粉。然而由于第四部開始的故事涉及過多成人及政治元素,被迫只能轉戰網絡平臺繼續發行。好在網絡動畫的條條框框較少,受眾更廣,使得這個系列反而因禍得福越做越好,劇情也越來越成熟。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國產動畫市場百家爭鳴,好的作品實在很多,難以贅述,但相信各位看客心中都會有許多屬于這個十年的童年記憶。
雖然國產動畫受到了廣電總局政策下的諸多扶持,作品規模上確實相較于90年代確實有了不小的飛越。但政策就像一把雙刃劍,既是幫助,也多了許多約束。播出時間獲得了優待,創作題材和創意上卻受到了很多無形的限制。更尷尬的是,家用個人電腦及家用網絡的高速普及,讓外國動畫的播出限制也漸漸成為了擺設,不再能影響國內動畫觀眾的選擇。
【2011-至今 柳暗·花明】
2011年,互聯網文化的高速發展使的動畫有了一個全新的更成熟的傳播渠道,網絡動畫片脫胎于flash動畫,但使用的制作技術并非flash,而是真正的專業動畫制作流程。
這一年由七彩映畫工作室出品的原創3D網絡動畫《我叫MT》橫空出世,被網友冠以國產動畫希望之稱。在魔獸游戲的粉絲受眾和優秀制作影響下,這部動畫可以說是開啟了二十一世紀10年代的網絡動畫風潮。
《我叫MT》的成功案例讓國產動畫開始重視起熱門IP以及擦邊球IP的價值,于是游戲改編動畫,小說改編動畫,以及最常見的漫畫改編動畫都開始各出精品。IP的價值無疑加速了國產動畫的發展,于是知名度高的泛IP作品開始層出不窮,比比皆是。
2011年網游LOL開始大火,于是帶動了后來的《啦啦啦德瑪西亞》、《超神學院》、《暴走擼啊擼》等等;玄幻網絡小說如日中天,于是就有了《擇天記》、《從前有座靈劍山》、《靈域》……;而國產漫畫向來不弱,漫改動畫諸如《尸兄》、《十萬個冷笑話》、《鎮魂街》都不負IP重望,動畫甚至未出之時,就受到了原著粉絲的期待和追捧。
然而互聯網模式下IP的出現也是利弊共存的,從弊端上而言,IP的便利性某種程度上阻滯了精品原創動畫的誕生,也催生了更多居心不良的生意人試圖涉足動畫產業。 IP讓動畫更容易出名了,但這一切都是基于動畫質量的前提下的——同一個IP,你做的好,便是名垂千古,做的爛,必定遺臭萬年。
當然好壞自在觀眾心中,此處不予點名,請隨意對號入座。
撇開IP,這百花爭鳴的時代也不乏好的原創網絡動畫。比如若森動畫公司的《畫江湖》系列和《俠嵐》系列;海岸線動畫工作室的《納米核心》系列;MTJJ的《羅小黑戰記》;上海易元動畫的《死靈編碼》……等,都是非常優秀的新生代國產動畫,創意的力量沒有在這個浮躁的年代殆盡,反而愈發蓬勃起來。
網絡動畫由于受眾和審核制度的緣故,作品內容逐漸偏向全年齡口味。于是國產電視動畫在幼兒觀眾越來越多的市場前提下,開始分道揚鑣,全面主打低齡向長篇動畫市場。
這之中的翹楚無疑就是可以和《喜羊羊》系列平分電視動畫江山的《熊出沒》系列,這個系列首播于2012年的中央少兒頻道,自開播后的幾年連續獲得全國十三個動畫獎項。很多人否認《熊出沒》的故事內涵,然而畢竟它是低齡向作品,它能夠成功其實必然有它的道理。內涵淺,但重在主旨三觀尚正,能讓孩子從小了解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也不失為一部有所價值的作品。
說完網絡動畫和電視動畫,當然也要提一下國產動畫電影。
不談改編及衍生向的動畫,諸如《喜羊羊》大電影、《十萬個冷笑話》大電影等,這里著重講的是諸如像王川導演的《魁拔》、田曉鵬導演的《大圣歸來》、王微導演的《小門神》、彼岸天公司的《大魚海棠》……這樣的原創國產動畫。
國產動畫電影這幾年陷入一個怪圈:投資大,情懷深,設定酷炫,故事能力差。 2011年開始的《魁拔》三部曲總投資高達1億人民幣以上,然而收獲的票房堪堪5400多萬,也因此《魁拔》第四部的計劃被無限期擱置,成為有生之年。 2016年的3D動畫《小門神》投入也是過億,一部甚至頂三部魁拔,然而票房也就拿了7000萬上下,影評口碑慘淡。
同為2016年的《大魚海棠》投資3000萬,票房近6億,算是少數賺的盆滿缽滿的動畫電影,然而可惜叫座不叫好,上映當天, 網絡評分從8分爆跌到6分,慘不忍睹。
主觀而言,近幾年來,也唯有《大圣歸來》是既賺錢又賺口碑的動畫電影了。
《大圣》老瓶裝新酒,雖然題材還是西游記,但故事卻別有洞天,充滿創意和感動,投資的1.3億也成功轉換為了近10億的恐怖票房,一首戴荃老師的《悟空》,更是聽得男女老少不禁潸然淚下。
同樣的高投入同樣的情懷,是什么造成了這種差異?私以為還是講故事的能力上,國內動畫電影導演仍需努力,單論劇情把控,還是要 多學習國外動畫電影導演們的扎實基本功。
誠然大家都明白國產還有許多不足,但從1926年的國產動畫看到如今的國產動畫,我們心里都知道,國產動畫和動畫人們依然有血有肉,保有那一份最初的赤子之心。
此時此刻想必有許多國產動畫人還奮斗在動畫制作的第一線,讓我們感謝他們,感謝動畫廠商,感謝動畫制作組,感謝那些兢兢業業,不放棄振興國產動畫的職人們。
以上便是國產動畫這近百年的發展歷程,感謝閱讀,國產動畫有你的支持,一定會走向美好輝煌的那一天。
以上就是鑫時空對于【動漫制作】中國動畫百年發展史(下)的經驗總結,今天分享出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的資訊,請多關注鑫時空官方網站。
鑫時空展會展館展廳設計的領域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并擁有一支在展館展廳設計上實力強大的設計與施工團隊。能夠利用互動系統、全息成像、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多種專業的多媒體交互技術,為客戶提供展館展廳設計、展覽展會設計、多媒體科技展館設計等設計施工一體化服務,順應科技化趨勢打造優秀的展館展廳。